五個台階

  
            文/謝選駿 文  圖/梁碧如
  我睡硬板床,甚至在旅途中創造過三天不睡覺的記錄。我洗冷水澡,在滴水成冰的日子裡讀書到夜半,按照孟子"天欲降大任于斯人也"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

  前言

  近年來美國的經濟狀況由于九十年代的擴張過度而泡沫化,股市崩盤,經濟蕭條接踵而至。禍不單行,六月份的失業率已經突破二十年來的最高,可謂哀鴻遍野。

  有一天,我和查經班負責人交流心得,聽說有的信徒因為失業,"不好意思到教會來了",這不禁使我陷入思索。

  經過一番思考,我不得不再度確認,對一些信徒而言,"信仰"和"價值觀"並不完全重合,在某些特定場合下,二者甚至是分裂的。所以我們看到,某些偉大人物晚節不保,又有堅定的信徒淪為刑事罪犯。人們說這是"墮落",意思是從高處跌了下來。其實在內心深處,這些堅定的"信仰者",可能從來就是在信仰與價值的分裂中。

  這種堅定的"信徒"之所以會成為刑事罪犯(類似的事最近在美國報紙上沸沸揚揚),其關鍵就在于,他的信仰雖然是"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但他的價值觀卻是依然故我的酒色財氣。

  這種分裂狀態是相當痛苦的,所以就連使徒保羅也嘆息說:"我也知道,在我裡頭,就是我肉体之中,沒有良善。因為立志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來由不得我。故此,我所願意的善,我反不做。我所不願意的惡,我倒去做。"(《羅馬書》7:18-19)

  只有價值觀完全轉變,才可能"行出來"。但是怎樣才能做到呢?在我身上,就發生過幾次可以稱為"價值突破"的精神現象,有些是信主以前,有些則是信主以後,其中信主以後的價值觀變化可能是更大的。

  仇敵

  回想我自己的一生,十三歲以前,我是神的仇敵,做事無底線,受的革命教育是為目的可以不擇手段。有什麼是惡的?阻擋自己前進的就是惡。什麼是善的?成全自己的就是善。在這樣的意識形態中,在我這樣一個無神論者和人本主義者的心目中,雖然有一個朦朦朧朧的"老天爺"存在,但那是沒有位格的,相當于"自然規律"或"泛神論的神"。這樣的"老天爺"並不比我們高貴,他好像只是萬象中最高的一象,不僅不是造物主,有時是比人還要沉默和被動的。

  十二、三歲那年,文革的腥風血雨席捲中國。因為停課在家,旁觀文革造反,打砸搶燒殺。燒殺我還沒有輪上,打砸搶已經戰績輝煌。記得有一次,和幾個同學打破辦公室的門窗,劫掠了一堆印刷器材,然後自己辦起報紙來,成為大鳴大放大字報的宣傳家。

  這樣的日子持續了半年多。直到武鬥起來,我還樂此不疲,在槍林彈雨中穿梭不已。直到有一天,巷戰造成無辜路人的死亡,我終于看見一個犧牲者倒臥在大街上,面目臘黃臘黃的,好像雕像……

  我突然知道人生毫無意義,死的時候和動物一樣。那天夜裡,我輾轉反側,不能入眠。我設想,如果那顆子彈射進了自己的身体,那麼我現在身在何處呢?這使我感到渾身發冷,好像被拋入了"喜馬拉雅山在大陸板塊擠壓形成世界屋脊之前的茫茫黑海"--那時我已經讀過《十萬個為什麼》一書,知道滄桑巨變。

  我終于明白了,自己正在經歷的"生命",是像電影放映那樣瞬息萬變且不可捉摸的!自己所珍視的一切,無一可靠,終將離開自己遠去!從此我頹然地走在街上,彷彿行屍走肉,好像一個旁觀者,可以用另一種眼光來打量自己。

  我的信仰改變了,不再相信文革的許諾。但價值觀沒有變,積習難改,經常出去遊逛,以致我的母親憂心如焚,就規定我每天必須寫一篇日記(結果養成我的寫作習慣)。可是寫完了日記,剩下的時間怎麼打發呢?于是我照樣出去觀察文革。

  母親終于下達命令,要求二哥在家裡看住我,不可以出門。可是二哥自己也想出去,而家裡的門又是無法反鎖的,何況還有氣窗可供我上下出入呢!于是聰明的二哥想到了辦法,那就是誘騙我讀書。

  終于,我慢慢喜歡上了古代詩文。當我通過背誦字典能夠看懂註解,進而理解《唐詩三百首》和《古文觀止》的時候,是多麼興奮啊!這好像是在精神的領域,攻陷了一座又一座陌生的城池,比攻佔千篇一律的黨委辦公室有意思多了!

  僱工

  十四歲的時候,有次我遇到危險,回到家裡,父母都不在,情急之下,我拿了一支臘燭,點上,跪下來禱告,求"神"保佑我度過難關。等到脫離危險後,我沒有忘記這一幕,相信某種冥冥中的力量,似乎操縱一切。一有重大危險,我就會悄悄禱告,儘管我並無把握得到幫助,但我卻從此逐漸相信,自己與"神明"有了某種關係,他在緊要關頭,一定不會丟下我不管的。

  但在並非緊要的關頭, "成功"還是要靠自己的,所謂"天助者自助也"。我逐漸相信,如果人想在世界上留下自己的印記,其捷徑就是成為"上帝的鞭子"。

  那時我讀了威爾斯(H. G. Wells)《世界史綱》,十分讚賞那位阿提拉,他把中國邊境西躥的匈奴殘部,糾集成百萬雄師,橫掃歐洲,被發抖的歐洲人稱為"上帝之鞭"。他蹂躪驕傲的白種人,奴役日爾曼,摧殘羅馬國。這真是事在人為,只要命運召喚你,你就可以主宰世界。不管是成了神的鞭子也好,僱工也好,在這個世界上就會自有神佑,可以從心所欲不逾矩。

  不知是由于懶惰呢,還是由于"虔誠",也許兩者兼而有之,我經常會拒絕實際的鑽營,而把力量放在期待和祈禱上。我相信,人在宇宙主宰面前是被動的,甚至無能為力的。我們只能做他要我們做的事,而我們所能做的無非是取悅于他。

  這樣的上帝,我雖然還不認識,只是像雅典人那樣,視之為"未識之神",但卻相信自己的一切操在他的手中,甚至把自己的性情和遭遇,視為他的旨意和安排。我有時會抱怨他,有時會讚美他,有時會詛咒他,但從來不敢嘲笑他,我知道自己的一切不過是他手中的泥土。

  我希望以自己的努力和痛苦,喚醒他對我的憐憫,讓我成為一個不同凡響的人,成為他所揀選的工具。現在回想起來,我是試圖和他建立某種僱工的關係。而幫助我建立這種僱工關係的,就是形形色色的哲學與宗教。

  作為神的僱工,心裡有夢想,做事無忌憚,這樣的景況一直持續到二十歲。

  養子

  二十歲上,在"批林批孔運動"中,我開始懇讀《四書五經》,同時也通讀《新舊約全書》。本來是想增加學術修養的,不料卻喜愛上了耶穌,擊節嘆賞他移山的信仰。我也試圖像耶穌那樣去愛人,但很快就被無情的現實打得粉碎,于是就轉念學習如何像耶穌那樣和世界作對。

  在可怕的逆境下,我開始自視為神的兒子,認為人生在世的偉大價值,就是"創造歷史",像穆罕默德和無數"先知"那樣去征服世界。所以我讀《福音書》,只讀前一半,不讀後一半。

  在舊約和新約之間,我更喜歡舊約,尤其是《先知書》,覺得充滿了神祕感和權力感。上帝的創造和上帝的毀滅,同樣讓我感到愉悅。我想像,自己不就是舊約時代的一個先知嗎?我可以代神立言,所以寫起書來也模仿《先知書》的風格。

  反正我知道這些著作在我有生之年不可能出版,所以書寫起來更無顧忌,只要避免直接涉及政治,預防文革再來,人人過關,抄家審查時,不要因此直接逮捕入獄判處死刑即可。在這種狀態下寫作"天意",相對論和絕對值,是同時並存的。我因此也熱衷比較文化論,試圖找到全球通用的黃金法則,把成王敗寇等而視之。

  為了成為上帝的鞭子,我努力改變自己,按照孟子"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洗冷水澡,在滴水成冰的日子裡讀書到夜半,因此我大哥笑我是"耐寒動物"。巴比倫英雄史詩《吉爾伽美什》(Gilgamesh)的漫游世界也令我神往,他的倦極而歸也是仿效的榜樣。

  我睡硬板床,甚至在旅途中創造過三天不睡覺的記錄,因為我要追隨耶穌"人子沒有枕頭的地方"這一風範。在我看來,那是和漢將霍去病的"匈奴未滅何以家為",以及起義者黃巢的"丈夫破產不為家",殊途同歸。

  說來奇怪,在這種情況下,我最崇拜的人物,竟然還是隻身抗敵的文天祥。後來我知道,這還是因為我的"信仰改變了,但價值觀沒有變"。在我看來,一個文天祥就抵得上三千萬日本人。日本人依靠"神風"挫敗了強大的蒙古鐵蹄,而文天祥依靠"正氣"卻達到了同樣的精神奇蹟,甚至尤有過之。

  以文天祥為榜樣,為中國的自主性,我努力了二十多年。七十年代、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上半期,就這樣過去了,我寫作和出版了幾百萬字……

  我這樣的"兒子"顯然只是神的養子、門客,還夠不上神的繼子,至于神的親子,就差得更遠了。

  繼子

  1996年復活節期間,我在紐約病得很重,意識到自己一生的理想,隨時會由于生命結束而一筆勾銷。"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生命就是不確定的,理想只是主觀的,我因此在自己的軟弱和耶穌的十字架之間,發現了強烈的反差。世間的一切原來真是虛空和捕風,因為連觀眾本身也將化為烏有。

  在耶穌面前我感到自己的痛苦是來自個人奮鬥,而他的痛苦是為了拯救世人,他且是無罪的,不像我,是被自我實現的慾火所焚燒。

  有時,我好像也在追求利他境界,但是實踐利他行為的動機動力,難道不是為搏得他人讚揚,或是為了印證自己心目中的某種自我形像嗎?

  這就是社會生物學者們所說的"種族利己主義"嗎?那麼其實利他者很快就會成為利己者,因為自己的利他行為,是交易的籌碼!(所以由愛生恨的事情,經常在戀人之間發生)!而這時克己的努力,往往使人變得更偽善,而不是更良善。

  既然我意識到以往的人生奮鬥是以自我為中心的,因而是缺乏終極性的,全部理想無論包裝得多麼精緻以致于冠冕堂皇,其實都為了榮耀自己,而不為榮耀永生的造物主。可是現在,我正直接面對孤獨死去的前景,如果沒有造物主,那榮耀我自己,不是十分滑稽而且毫無意義嗎?

  正如耶和華說:"必朽的人哪,你要引用以色列人常說的話,說:'我們的罪惡過犯好像擔子壓在我們身上,我們漸漸消瘦。我們怎能活下去呢?'要告訴他們,我,至高的上主,指著自己的永生發誓,我不願意看見罪人死亡,我寧願看見他們改過而存活。以色列人哪,你們要悔改,離棄邪惡的行為!你們何必死亡呢?"(《以西結書》33:10-11)

  我從這裡看到了耶和華的仁慈。以前我以為耶和華是怒氣沖沖的,只有耶穌是仁慈的。現在看了這些話,我知道了,聖子的仁慈是從聖父那裡來的。正如耶穌所說,除了神一位之外,再沒有良善的(《路加福音》18:19 )。又如早在《出埃及記》裡聖父就說"我耶和華是醫治你的。"他只要人們遵循他的命令,行他眼中看為正的事(《出埃及記》15:26)。

  在如此絕望的反省中,我終于向耶穌基督承認自己是一個罪人,因為我在主面前是不潔凈的,好像塵土。我好像在追求自由。但是我追求自由的動機動力,難道不是與那些壓迫者要壓迫他人的動機動力完全一致嗎?正如階級鬥爭的勝利不過是製造了新的奴隸主。

  這正是人的罪性之存在,給了壓迫者以壓迫的可能。如果追求自由成功了,難道我們保證不會利用民主制度去巧取(儘管這"多少好于"專制制度下的"豪奪")?因為被壓迫者與壓迫者,內心的罪性是全然相通的。我好像在追求理想。但是我追求理想的動機動力,難道不是與貪官污吏的慾火全然相通嗎?

  這就是所謂的求生慾以致擴張慾?儘管我慾火的外延似乎大一點,高一點,但是在罪性的意義上,沒有任何本質的區別。

  這樣的慾火在信耶穌之後,也並沒有熄滅。人一直住在主的家中,然而卻沒有產生兒子與主人的態度,事事要和上帝講條件,喜歡和他人攀比:"他根本不信上帝,你為什麼對他這樣好?"而當自己遇到厄運,就想到上帝待我如何不公,心裡氣憤,懷疑也就油然而生。這其實是吃教者(Rice-Christian)的特點。

  有時我甚至對神不滿,認為聖經的啟示畢竟不是我們中國人的,上帝可能更偏愛洋人。因而在聖經之外,可能還需要到祖先的古籍裡,去尋找"親生的上帝"。如果我們能從比較宗教學中得出新的教義,豈不左右逢源,上下得益?這樣我們就不再是繼子了,因為"我的祖先比你們還闊氣!"(阿Q語)

  難道聖經本身的啟示還不夠我用的?不對吧,記得保羅身上有刺,求主除去,主卻對他說:"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哥林多後書》12:9)那麼,我到聖經啟示以外,去尋求上帝的動機究竟是什麼呢?

  經過反省,我發現那還是慾火在作怪。慾火是今生的生物機能,適當則有益,過度則有害。而對于基督徒來說,"我們若靠基督,只在今生有指望,就算比眾人更可憐。"(《哥林多前書》15:19)

  親子

  教父奧古斯丁(St. Augustine,354-430),曾經是摩尼教(Manichean)信徒。使他改宗的那段經文在《羅馬書》13:12-14:"黑夜已深,白晝將近。我們就當脫去暗昧的行為,帶上光明的兵器。行事為人要端正,好像行在白晝。不可荒宴醉酒。不可好色邪蕩。不可爭競嫉妒。總要披戴主耶穌基督,不要為肉体安排,去放縱私慾。"

  這段經文給了奧古斯丁,也給了我們一個"拒絕犯罪的理由"。拒絕犯罪是需要理由的!而且常常需要一個充足理由,以抵抗自己的心動和世界的嘲笑!尤其當我們經常看見較好的人受苦而較惡的人當道時,我們的慾火即使經得起善意的誘惑,也經不起惡意的挑釁啊!我們怎能忍氣吞聲地"潔身自好"?或是自欺欺人地"臨陣逃脫"呢?

  然而在這裡,聖經卻以"上帝的命令"這一無上權威的方式,給我們充分理由以免除罪惡,這使我們如釋重負!

  使徒保羅本人也經歷過這種改變,他深有体會地說:"所以,你們因信耶穌基督,都是神的兒子。你們受洗歸入基督的,都是披戴基督了。並不分猶太人,希利尼人,自主的,為奴的,或男或女。因為你們在基督耶穌裡都成為一了。(《加拉太書》3:26-28)

  養子-繼子-親子,這種身份上的區別,不僅僅是"對神的態度不同",也是自我身份認定的不同。我們在海外,都知道"身份問題"的重要性,那麼在信仰問題上呢?面對上帝時的"不同態度",也和自我認定的"身份"有關。

  以公司為例來說,在創業階段,同為員工,老板的兒子是最有可能不領薪水的。如果公司的資金周轉困難,他還要自己拿錢出來,幫助公司度過難關。耶穌以犧牲自我,一人教化整個世界,就是因為他是永生神的兒子。

  基督徒,不是從泛泛的信仰和"做好人"開始的,而是從"做神的兒女"開始。只有做了神的兒女、"老板的兒女",從此不再是僱工和奴僕,不再以薪水為生等等"身份的調整"之後,新的價值觀才可能確立起來(也不是"肯定確立起來")。

  許多國家同時擁有僱傭兵和子弟兵這兩種軍隊。僱傭兵受託完成的,往往是例行的工作,而非凡的、危險的與最重要的工作,一定要委派自己親信的子弟兵。這不是對自己人比較殘酷,而是因為在關鍵時刻,只有子弟兵是可靠的。

  認識耶穌在十字架上的苦難並以他為美,是區分養子、繼子、親子等(自我認定中)不同身份階段的關鍵所在。因為耶穌基督的十字架和受苦,他的流亡佈道和貧困,他的眾叛親離和被棄,他的不同凡響和卑賤,顛覆了世界的價值觀,"我們既藉著我主耶穌基督,得與神和好,也就藉著他,以神為樂。"(《羅馬書》5:11)

  基于這種身份認定,我開始做義工,從不拒絕任何福音事工,並且絕不從福音事工中收取任何報酬。開始退回稿費和其它報酬時,我還是覺得有點可惜,但很快我好像聽見主問我,你真的缺錢嗎?我趕緊說,不缺,不缺!

  我害怕主一生氣,就把我剩餘的錢真的全部拿走,或是更糟糕的,就像《使徒行傳》第五章記載的亞拿尼亞和他的妻子撒非喇,因為賣了田產把價銀私自留下幾分,欺哄聖靈,就仆倒在使徒面前斷了氣。

  不接受稿費和其它"福音事工的報酬",那感覺真的很好!那真是像耶穌在《約翰福音》中所說的"真自由":"奴僕不能永遠住在家裡,兒子是永遠住在家裡。所以天父的兒子若叫你們自由,你們就真自由了。"(《約翰福音》8:35-36)

  我總是在最困難的時候得到意想不到的解圍,我猜想那就是來自主的憐憫。□

  作者來自中國,現住紐約市。□


Prev.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