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以解決的問題

──《上帝的時間尺度》回應之二

          李志航

  在《上帝的時間尺度》這篇文章中(以下簡稱《上》文),作者認同“聖經源於神的話,是絕不會錯的”,他同時願意接受現代科學一部份的結論,例如像宇宙有數以百億年的歷史,所有生物都是進化而來(但不包括人類),宇宙存有不能直接藉電磁波觀察的物質(所謂“暗物質”)等。但看了《上》文之後,筆者難以逃避以下的想法:

  基督教正統的信仰,是認為上帝是無所不在,無所不能,無所不知的。但聖經也常用“擬人化”的字句描述上帝的性格,他的活動作為,尤其用于說明他與人的關係。像“在園中行走”,“坐在寶座上”,“伸出他的膀臂”,都是例子。然而《上》文把對上帝的擬人化描寫擴大了,例如推測“某時某刻上帝在哪裡”,“當上帝在地球上時……上帝在太陽上時……”。或是,“第二天……上帝居於地球之外。”“第三天……上帝顯然不是始終在地球上,而是在地球所在的某宇宙部分。”第五天,“此時的上帝在整個宇宙中無所不在。”

  強調這種擬人法的思想,很容易導致無謂的辯論。借用作者的話,就是“人類常犯的一個錯誤就是把自己的認識推廣到上帝那裡去”。

  討論上帝的大能,最忌用時間來衡量,這樣也會導致無稽的辯論。《上》文說,“上帝要造一個新的宇宙……這是一個艱鉅的過程,辛勤可知,頭一日很長很長……”這實是一廂情願的臆測。

  上帝說要有光,就有了光。《上》文把這經文解釋成明物質,(而非暗物質)的創造。暗物質是天文學家的理論,以便解釋為何許多星系運行所顯示的重力作用,遠超過觀察到的質量所能帶來的。因此,一定有某些人類暫時不了解的物質存在著,而且可能比我們熟知的物質多十倍。把創世記第一章的光,解成明物質,有點牽強。而筆者更不同意聖經啟示包涵了現代科技或理論的預告,像有人就說聖經早已預告有電報,坦克車等等。

  

  《上》文在立論上應該更嚴謹周密一點。作者說:“(第三天)地球此時的位置大致在現在的銀河系和附近星系所構成的總的總星系上。”還說:“數年前一批最富盛名的天文學家設想,宇宙之外還應是宇宙。他們的觀點,即有可能受聖經的啟示而萌。”這些見解,不知有何邏輯或根據?還有些說法,筆者更是不敢苟同。如“當一切物質都將被暗物質湮滅時,上帝就不能按自己的計劃創天造地造星辰造萬物造人。”又如“可能,較早創造的地球使用是較晚創造的星際物質……”

  

  多年來基督徒對《創世記》第一章有各種不同的解釋,每一種解釋都不是十全十美,都有難以解決的問題。在1982年5月份的《永世》雜誌(Eternity Magazine,現已停刊)上的一篇文章裡,就列舉了至少十四種在細節上不同的看法。《上》文作者熱心地為聖經辯護,可喜可嘉。但是他推出的離奇特異的解釋,對難題的解決卻似乎並無實際的幫助。□

  作者為美國Rutgers大學化學博士,長期從事食品化學研究,曾任美洲科學家團契會長,現住北加州,著有《科學對基督教的挑戰》等書。


Home PageContentsPrev.Next